數位憑證皮夾:整合身分與憑證的安全解決方案
2025/4/2
你想過有一天,出門只需要帶著手機嗎?不管是網路租車、申辦政府業務,都無需攜帶證件,透過掃描辦理單位提供的 QR Code ,即可一刷授權個人資料,自動填入申請表單,身分即刻驗證,順利完成業務流程,未來甚至連登機、就診等,所有繁瑣的身分驗證,都能透過數位憑證皮夾一刷即過。
一、為什麼我們需要數位憑證皮夾?
(一)傳統身分驗證的種種困境
傳統的身分驗證通常依賴身分證、護照等實體證件或繁瑣的線上註冊流程,這些方式不僅不夠便捷,也容易遭遇資安風險。假設一張身分證遺失,可能造成身分盜用等嚴重問題。此外,如畢業證書、專業證照等各類憑證,通常以紙本或獨立的數位文件形式存在,缺乏統一標準。在核實身分過程,往往需要多次比對、人工確認,既浪費時間又增加行政成本。
而在這個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,傳統的身份驗證方法已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,特別是在跨國、跨平台的應用中,身分驗證常常需要經過多重驗證步驟,體驗感受不佳且驗證效率不高。
(二)數位身分驗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?
數位身分是由一連串的數位憑證如證件、學歷證明、專業檢定資格、票券等所組成,透過一次驗證,即可安全通行多個平台或服務,無需重複輸入個資。同時集中管理所有數位憑證,確保隱私安全,幫助使用者在工作、學習與生活中自由穿梭。
數位身分驗證透過分散式識別符(Decentralized Identifier, DID)與可驗證憑證(Verifiable Credentials, VC)的加密技術保護你的資料,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與不可竄改性,沒有任何人、機關可以掌握你的數位足跡,可以自行管理自己的數位身分。
這樣的技術不僅提升了隱私保護,還讓我們能夠更靈活地選擇驗證過程分享哪些資訊。例如,當你要租車時,你不需要向租車公司提供完整的駕照資訊,而是可以選擇只揭露駕照的效期欄位,證明「我的駕照仍在有效期限內」。
二、數位憑證皮夾是什麼?可以用來做什麼?
(一)數位憑證皮夾的核心概念 – 不只是存憑證,而是個人數位身分的延伸
數位憑證皮夾的誕生,正是為了改變傳統驗證模式的低效與安全風險。那麼,數位憑證皮夾到底是什麼呢?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數位世界中的個人皮夾,不只是用來存放證件,更是一種「證明你是誰」及「讓你安全授權他人」的工具。你可以放入各類數位憑證,如畢業證書、身分證、會員卡、票券等,讓這些證明能夠以統一且安全的數位方式存放、管理與使用。
數位憑證皮夾的特點為「靈活高效性」,以及符合「最小資訊揭露原則」,大幅提升數位身分驗證的安全性與便利性。
- 跨平台驗證,一刷即快速通過
無論是求職、報名考試,甚至是申辦政府服務,都能透過數位憑證皮夾一刷即驗證,省去繁瑣的手動輸入與人工審查。 - 選擇性揭露,個資掌控在你手中
你可以決定要授權的資訊範圍與使用期限。例如,向公司證明學歷時,你可以選擇只揭露學位,而不提供出生日期或戶籍地址,確保個資不被過度蒐集或濫用。
(二)主要應用場景
數位憑證皮夾能應用於各類工作和生活場景中,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。例如:
- 教育領域: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學歷證書、成績單等數位化,隨時隨地分享給學校或雇主,提升資料傳遞的效率與準確度。
- 職場應用:企業可以快速查驗應徵者的學歷與資格,省去繁瑣的人工審核。
- 政府服務:身分證明、駕照、特殊身分證明卡等都能存放於數位憑證皮夾,享受更便捷的公共服務,如線上辦理身分證明、社會福利申請等。
(三)數位憑證皮夾如何確保隱私?
許多人可能會擔心數位憑證皮夾是否會帶來隱私風險,事實上,它的設計反而是為了提升個資保護。數位憑證皮夾在隱私安全上採用國際標準,透過符合 W3C 規範的分散式識別符(DID)與可驗證憑證(VC)技術,確保個人資料安全儲存與驗證。此外,也會透過 KYC(客戶身分驗證)嚴格核對,確保「憑證擁有者」與「數位憑證」本身相符,杜絕假冒與誤用的風險。
更重要的是,資料的掌控權完全在使用者手中,你只有在需要時才會授權驗證,並且每次授權都必須經過生物辨識確認身份。
數位憑證皮夾的核心理念,就是在隱私保護與便利性之間取得最佳平衡,讓使用者在享受數位驗證帶來的效率與便利的同時,也能確保個資安全無虞。
三、數位憑證皮夾 vs. 電子錢包:兩者有什麼不同?
(一)兩者的核心功能不同
許多人會將數位憑證皮夾跟電子錢包混為一談,但它們的核心概念與應用場景完全不同。
- 電子錢包:用於管理金流與支付,例如 LINE Pay 、 Apple Pay ,讓消費者可以安全、快速地完成交易。
- 數位憑證皮夾:重點在於管理數位身份與可驗證憑證,確保身分驗證與證書查驗的安全性與便利性。
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,數位憑證皮夾專注於身分資料的管理與應用,而電子錢包則側重於金融交易。
(二)應用場景對比
電子錢包解決的是「金流」問題,數位憑證皮夾則解決了「信任」與「驗證」問題。 電子錢包多用於線上支付、轉帳等金融交易,而數位憑證皮夾則應用於身分驗證、資料授權、數位化文件管理等,兩者雖然有交集,但服務的目的和功能完全不同。
四、數位發展部正式啟動「數位憑證皮夾」沙盒試驗計畫
數位發展部在 2023 年提出「數位皮夾」的概念,並成為「數位創新關鍵基礎建設計畫」的一環,推動時程為 2024 年到 2027 年,計劃旨在促進數位憑證技術的普及並確保能夠有效應用於各產業,進一步支持台灣在數位身份領域的發展。數發部也特別強調,「數位憑證皮夾」並非支付工具,也不是數位身分證,主要目的是顯示憑證,因而強調該工具為「數位憑證皮夾」。
為了推動數位憑證皮夾技術的發展,數位發展部近日啟動了「數位憑證皮夾」沙盒試驗計畫,預計將於3月底開放試驗沙盒,該計畫預計分為4年實施,第一年專注於程式開發,第二年開始進行應用場域測試,第三至第四年,會成立輔導團隊,協助更多政府機關和企業導入數位憑證系統。
計畫推行意味著政府正式認可其發展潛力,並希望透過試驗來探索最佳的應用模式,這不僅進一步促進數位憑證技術的普及應用,也為台灣未來在數位身分領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五、Turing Space 如何推動數位憑證皮夾的應用?
(一)Turing Space 在數位身分與憑證領域的先行佈局
作為數位身分領域的先行者,Turing Space 自 2020 年成立以來,以去中心化識別與可驗證憑證技術為基礎,致力於推動數位憑證技術的應用,解決各產業繁雜的驗證問題,並與政府、學術機構及企業合作,建立可信的數位信任生態系。
(二)未來發展與政府方案的整合
隨著數位化進程的加速,數位憑證皮夾將成為未來身分驗證和憑證管理的核心工具。Turing Space 也將積極配合政府的數位憑證皮夾計畫,確保技術的可行性與互通性,並讓「一鍵進皮夾」的概念真正落地。
未來,數位憑證皮夾將不僅是一個工具,更將成為個人數位身份的一部分,讓每個人都能在數位世界中擁有安全、便捷的身分驗證體驗。
媒體聯絡信箱|[email protected]